宁波鄞州区与衢州衢江区在山海协作框架下,通过加大“产业飞地”“科创飞地”和“消薄飞地”的建设力度,以对飞地经济理念的深度理解与高效执行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合作。十余年来,两地从最初的资源要素合作到深化各类产业合作,围绕工作机制、产业平台、乡村振兴,不断完善协作机制、扩展合作领域、提升合作层次,工作成效不断显现,有力助推衢江区实现跨越式发展。通过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,将科技创新资源延伸至相对欠发达地区,实现高端人才、技术和项目的有效导入,从而推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和产业升级,带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有机联动。鄞州区重点聚焦统筹有联动,构建了科创孵化 — 产业升级 — 消薄提能的三级有机联动体系,实现了各类飞地从“几条线”到“一张网”的蝶变,激发了“1+1+1 > 3”的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放大效应。
飞入地和飞出地的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,但区域发展着眼的应该是长远和未来,而不是一时的得失,需要双方抱持合作共赢的信心。飞入地和飞出地不应抱有“既要、又要”的心态。从长远来看,“飞地经济”的积极探索是有利于合作双方的。短期而言,需要飞入地具有更大的胸襟和格局。当前飞地模式改革所倡导的双向飞地模式,更能平衡双方利益,减少分歧。对于后发地区,向发达地区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孵化项目,不仅服务本地企业,还能引入新产业;而对发达地区来说,后发地区的研发中心和新兴科技项目总部将留在发达地区,进一步增强其研发和总部功能,两者达到资源互补、利益共享的目的。通过飞地经济,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业务或生产环节转移,从而分散风险。飞地经济创新区域之间的合作模式,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。
大海无垠,群山常青,“飞地经济”在浙江已经蔚然成势。浙江是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是城乡居民收入差最小的省份之一,20余年的久久为功,“飞地经济”在浙江从1.0一路更迭,已经发展到3.0版本,4.0的新一轮改革也正在酝酿当中。通过“链式效应”——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加快产业集聚,以生生不息的“链式效应”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、横向发展、深度融合,为经济提供持续强劲动力。联动产业链、资金链到生态链、价值链、政策链的跃升,促进山海协作向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天候的方向迈进。“山”与“海”的双向奔赴,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,鄞州和衢江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,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,探索出了一条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互惠双赢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。